東莒景點--東莒鴻景山莊

猛澳港

猛澳港是東莒對外交通的門戶,距離人潮聚集的大坪村步行約10分鐘。馬祖話「猛」就是「漁網」的意思,往昔因當地漁民在此修補漁網曝曬漁網,因此而得名,大坪村有東莒人引以為傲的就是「東莒四寶」之一豆腐。因為東莒島位在閩江口,然而閩江的河沙流到東莒後,經年累月地在猛澳堆積成為一座沙質細白、廣闊平坦的優質沙灘,是旅客們夏日戲水的最佳去處。

猛澳沙灘

猛澳沙灘由於東莒位在閩江口,閩江的河沙流到東莒,經年累月在猛澳港邊堆積成為一座沙質細白、廣闊平坦的優質沙灘。遊客對東莒的第一印象就是猛澳港邊的猛沃沙灘,猛澳沙灘景觀多變,傍晚夕陽西下晚霞相映;夜間閃閃發光的渦鞭毛藻將沙灘妝點成星光雲河。猛澳沙灘夜裡常會有星光閃閃的微生物,晚上的猛澳港遊客可以在沙灘上「踩星沙」,也是東莒夜遊的最佳選擇。

東引酒廠

東湧陳高採用自然發酵,古法釀製,還得靠老經驗的師父,依照季節決定釀製的時間,由於製作不易,價格平實,深得馬祖人的喜愛,東引島位在台灣西北方,戰略地位十分重要,這座小島卻由於東引陳高」打響了知名度。東引酒廠由鄉公所創始1946年,東引指揮部於1961年接管酒廠,初期以「黃龍」、「百子千歲」等藥酒最為暢銷,陳年高粱則由於量少珍貴,多成為軍方高階將領的「私房酒」,因此又稱「司令酒」。

魚路古道

大埔「魚路古道」擁有百年的歷史又稱「下底路」, 魚路古道原有兩個出口,從大埔出發直走可以抵達大坪村,在曬魚場處拐個彎經過「埔座」可通往猛澳港。「魚路古道」在東莒社區發展協會與東莒國小的合作下,重新整理並開闢為生態公園。古道的生態豐富,有候鳥、蝴蝶、原生植物,每年的9月份古道可看見紅花石蒜開滿小徑;10月份可以品嚐「柘果」甜甜的乳香味;11月份有一叢叢黃色的小油菊。

大埔聚落

遊東莒到大埔聚落看閩東建築是不可錯過的行程,大埔原名「大浦」,福州話「浦」為小港灣之意。東莒附近海域早期以盛產黃魚、鯧魚、帶魚,澳口面南有天然港灣山明水秀;聚落之「對面山」又稱「樓仔頂」大埔可以阻擋冬季北風的入侵,東莒居民則順應季風變化改便漁作澳口,因此就有「夏福正,冬大埔」的居住慣例。昔日的大埔,是一座人丁興旺的大漁村,村內蓋有一座白馬尊王廟,迄今170餘年的歷史,由於漁業蕭條人口外流,昔日的漁村榮景已成回憶,但卻又引發遊客思古之地。大埔澳口外面有一座林坳嶼,島嶼蒼翠植物生態資源豐富,可於觀景臺遠眺美景。

大埔石刻

大埔石刻在民國42年被國軍發現,民國七十七年經內政部評定,僅列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。刻文上記載:『萬曆彊梧,大荒落地,臘後挾日,宣州沈君有,容獲生倭69名於東沙之山,不傷一卒,閩人董應舉題此。』計41字。大埔石刻記載著名將沈有容輝煌的戰功,當地民眾更口耳相傳,大埔石刻本身就是一藏寶圖,如果能破解字裡行間的暗示,就可以找到隱藏在東莒島某處的寶藏。民國54年,馬祖防衛司令部為保存古蹟,指示駐地部隊建亭於石刻之上,名為『懷古亭』。 大埔石刻留下的歲月痕跡,已成為馬袓的歷史見證,更使人興起懷古之幽情。

安東坑道

安東坑道興建於冷戰時期的民國60年代左右。軍方於2002年釋出坑道,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興工整修,於2004年對外開放。除了坑道內的觀景平台、彈藥庫、官兵寢室、中山室、豬舍等原貌重現,深具觀光價值以外,每年4月左右,皆有黑尾鷗、蒼燕鷗等保育鳥類從日本南下,在坑道口及周邊島礁棲息繁殖下一代。安東坑道是穿越整座二重山所建成的,入口處有段斜約30度的坡。

神祕小海灣

神祕小海灣位於福正聚落通往大埔聚落途中的澳口,位在福正村南面。一眼望去海灣的海蝕柱與海蝕溝,令人有無限想像的空間,傳說呂洞賓與何仙姑相約在此得道的浪漫故事,又名「呂何崖」。平台右下方,有一平衡岩,傳說是玉帝的玉璽,為了鎮住呂何二仙所擺放,往平台右方遠眺山稜線,又酷似一隻石獅看守玉璽,石獅下方海平面上有一尖銳之海蝕柱,漲潮時像一隻鯊魚,退潮時又像一隻犀牛與石獅緊緊相伴。海灣東上方有一坑洞,居民稱之為「燕巢」,是鳥類聚集之處。曾經有電視台探險節目一行人,冒險進入拍攝洞內景觀。

莒光遊客中心

位東莒福正聚落旁的莒光遊客中心,仿閩東建築與石頭屋融為一體,是馬祖很有特色的建築。宛若來到度假中心,坐在遊客中心閱讀旅遊資料,真是一種無比的享受。莒光遊客中心可以觀賞介紹影片,並提供遊玩東莒的諮詢,有機會到莒光走一遭,一定不可錯過。

福正聚落

福正聚落位於「東犬燈塔」的山腳下,村前有一片美麗的海灣福正沙灘,聚落背山面海而築,為馬祖地區古老的漁村之一。東莒當地俗諺:「夏福正,東大埔」,由於大埔村位於南端,冬季時恰可抵禦東北風,而夏日吹西南風,東莒島北端的福正村最適人居,讓早期的東莒島民,就如同諺語所說,隨季節往返兩村港澳捕魚。還有仍默默守護村莊的白馬尊王廟,卻是馬祖傳統聚落獨具的人文氣息。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聚落保存,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。福正聚落的建築,多為簡單的二落水,亂石砌與芹壁有所不同。福州話稱灣澳防波石滬內船隻避風的位置為「福裡」,而聚落位於澳口的正面稱之為「澳正」,村落乃合稱為「福正」,這就是村名之由來。

東莒燈塔

東犬燈塔又名東莒燈塔,清朝因鴉片戰爭失利,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沿海通商,為便於辦別福州方位,於同治年間應英人要求興建燈塔,東莒燈塔造建於清同治11年(西元1872年)。東犬燈塔於民國77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。東犬燈塔是來東莒必遊的景點之一,燈塔居高臨下可以俯瞰福正聚落,遠眺犀牛嶼、永留嶼和西莒,適合看日出、賞夕陽和觀星。

環山步道

沿大浦路東北行,一到靶場折向東,便接上新闢的環山步道。環山步道與北竿螺山自然步道堪稱馬祖步道二絕,站在神祕小海灣上方的360度觀景台環視眺遠,海闊天空,氣象萬千。